解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一)

来源:高教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1年05月05日 10:28 编辑:

                 详情解读点读如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SGhHqoIECvcOP3iGt4Ljw

一、高等教育评估发展史

  第一阶段(1985—1990年):试点探索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评估”的概念,随后开展了高等工程本科教育评估试点。1990年,在试点摸底基础上,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提出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制度,初步形成了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框架。
  第二阶段(1991—2000年):实践积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了合格、优秀和随机性三种形式的评估,从实践层面对评估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截至2000年年底,共有171所新建本科院校参加了合格评估,16所重点院校参加了优秀评估,26所高校通过了随机性水平评估,评估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这一阶段的实践,有效探索了评估标准,建立了一支评估骨干队伍,为后续大规模评估的组织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阶段(2001—2008年):全面推进
  2003年,国家颁布“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五年一轮的周期性教学评估制度,并组织开展了首轮全国范围高校的全覆盖、大规模评估。2003年至2008年,总计有589所高校接受了水平评估。通过本轮评估,进一步规范了高校办学行为,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框架的成型和制度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创新发展
  首轮评估结束后,教育部全面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针对首轮全国性评估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形成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

二、树立更加鲜明的评估目标导向--立德树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范唯撰文提出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要发挥评估的把舵定向作用,筑牢立德树人统领地位,明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引导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要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将立德树人“软目标”变成评估“硬指标”,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真正让立德树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

、高校应优先解决“必须整改的地方”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接受一读EDU专访时谈到,评估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都很专业。进校考察期间,大家会在晚上开碰头会期间交换意见,彼此交叉印证,在一些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资源等方面的评价,应该都会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对于学校而言,正常的态度首先可能就是照单全收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在接下来的整改环节中,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高校肯定还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重要程度做排序,优先解决一些急迫的、全局性的、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是评估报告中提到的“必须整改的地方”,我认为,应该优先解决。有时,就是你把根本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不过,在我们现阶段办学环境下,一些必须整改的问题,有时也难以仅凭高校自身就能解决。总之,我认为,参与评估的学校都会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专家组的意见,并进行整改。

    指标体系详见附件



 

上一条:评价引导,分类发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