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来源: 时间:2018年08月24日 00:00 编辑:

来源: 时间:2018-08-24 编辑:

编者按

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实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全面系统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既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是新时代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本刊特开设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专栏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答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张炜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回答了建设怎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建设好高等教育的重大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要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重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着力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继承和弘扬吴玉章、徐特立、成仿吾、江隆基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涵,认真总结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涵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这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因此,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准确理解把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刻内涵,创新教师发展机制,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中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设好“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三是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学懂弄通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创新教育形态,重塑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要“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转变观念、看清大势,把握新时代新趋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深度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科创中心创建,把时间精力、资源配置真正引导到内涵发展上,完善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劲的支持力量和活力源泉。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博大精深、非常丰富。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坚定“四个自信”,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心任务,统筹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校质量文化和话语权,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意蕴

袁占亭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分别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论断。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只有把准高等教育时代脉搏,解决高等教育时代问题,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也不可能是超社会的,必然受社会制约。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上,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只有把握这个方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时代问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那么,这一时代新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和社会价值?也就是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了明确回答,特别是在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我先给一个明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素质结构和社会价值的阐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基本遵循和创新,特别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人类教育的永恒范畴,是人身心发展整体性规律的教育表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心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只有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社会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才符合时代新人的价值取向,才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意蕴之一。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而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是促成这一形态发生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明确的阐述。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在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主要矛盾。因此,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要抓住促进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这个主要矛盾,这是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

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但从近几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反馈的信息来看,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核心地带的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依然落后,“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依然主导着课堂,课堂上既看不到精彩的知识生成和创造性的知识建构,也鲜有情感共鸣和价值观共鸣。高等学校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的最大短板,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艰巨命题。

为破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这一艰巨命题,高等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这一根本,让教师树立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大学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者,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高等教育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举凡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崛起的。大学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国家因获益大学崛起而强。被比尔·盖茨称为“改变世界的神奇学府”的印度理工学院,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少有的跻身世界名校之列的一所理工类大学,这所大学几乎与印度软件业是同义词,是这所大学成就了印度的软件业,印度的软件业反过来哺育了这所大学。所以美国原加州大学总校校长克拉克·克尔说,“伟大的大学是在历史上伟大政治实体的伟大时期发展起来的。”

在人类即将从工业文明进入智业文明的关键时刻,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之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学只有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只有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才能获得内涵式发展的无穷动力,这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意蕴。

顺势而行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

刘献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华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有其独特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刘国瑞教授等研究表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是制度认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源于欧洲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通过制度建构,如学位制度、学科制度、学院制度、考试制度等,将非正式、弥散的高等教育活动具体化为高等教育制度,使精神生活制度化。第二个阶段是成型期,其发展方式是职能拓展。随着时代的变化,高等教育随之发展,其职能不断发生变化。如早期的大学主要通过教学培养人才,柏林大学提出教学科研相结合,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社会服务。第三个阶段为成熟期,其发展方式为外延扩展。如“二战”以后,涌现了大量的社区学院、短期大学、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等,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普及教育。第四个阶段为变革期,其发展方式为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由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由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发展,由同质发展到特色发展,由模仿发展到创新发展。由此可见,内涵式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曲折,我们仅从改革开放40年来看。别敦荣教授的研究表明,40年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发展轨迹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8年的缓慢增长期;第二是1999—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第三个是2011年以来的内涵发展期。同样,内涵式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我们应顺势而行,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顺势而行,就实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而言,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新时代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人才培养,必须考虑时代的要求。例如,新时代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为使民族强起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而,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人机协同将替代部分行业,有的职业将会被取代甚至消亡,同时,又会产生出新的行业、职业。因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次,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需求、特点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如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将发生改变。美国学者布朗通过研究,认为新型学者与过去学者有很大差别,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小组活动倾向,目标与成效导向,多任务导向,实验高度依赖网络,重体验,爱交互。”我们要认真探索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的新特征,并据此改进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大众化,即将进入普及化,“00后”逐步进入大学。从大学生现状看,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况。面对这一现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们既要改进供给,又要引导需求。这将是内涵式发展中,教师们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最后,重视高校内涵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本人认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落实到学校的行动、制度、文化之中。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方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改革的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教师结构、水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距甚远,高水平教师数量少,教学脱离社会实际,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四是教育空间有待创新。学生到大学学习,首先是要认识自己,并知道自己往哪里走,学校的责任则是创设广阔的教育空间,供学生自主选择。现在,高校的物质空间、制度空间、网络空间、精神空间,都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总之,我们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上一条: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适逢其时的责任 下一条:药学院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活动

    关闭